新生命
HOME
DeepPower
HOME
DeepPower
基礎代謝率
什麼才是瘦的關鍵?
「基礎代謝率」(BMR:Basal Metabolic Rate)是指當一個人在醒著且躺著不動的時候所會消耗的卡路里數。身體的其他任何活動,不論大小,都需要額外的卡路里數。
我們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數中,將近
70%
是用來供應基本的基礎代謝使用。
每一個人的基礎代謝率都不一樣
,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身體所需要與使用的卡路里數,比如說年紀愈大的人需要愈少的卡路里,勞動量愈小的人需要愈少的卡路里,處在飢餓與節食中的人需要較少的卡路里,過重的人比精瘦或強壯的人需要較少的卡路里。也就是說,
年紀愈長、辦公桌坐得愈久、身體愈胖、
食量愈小、或吃得愈少
的人,都會消耗較少的卡路里,因此如果這些人希望減肥,就需要努力吃得更少,才能勉強看到一點效果。
為什麼愈減愈胖?
幾乎所有人都曾經或多或少嘗試過減肥,而最簡單的減肥方式就是節食。
然而,當身體處在飢餓的狀態時,為了因應食物不知會短缺多久的緊急狀態,
身體會努力降低基礎代謝量,
並且
優先燃燒蛋白質
(減肥初期快速的體重變化通常來自肌肉組織和水份的流失而非脂肪的變化
)
,
因為肌肉消耗最多能量(參考上圖),這樣會使得肌肉量減少。同時,身體也會變得
更容易囤積脂肪,
因為脂肪熱量最高,保留更多脂肪有助生存下去。所以,光看熱量攝取與消耗的多寡,是無法解釋吃得少卻還是比以前胖的原因。
什麼是
溜溜球效應?
大量的統計顯示,幾乎所有以低熱量或節食而暫時達到減重目的的人,都會在一兩年之內復胖,而且通常會變得比原來還要胖,這就是有名的「溜溜球效應」
(Yo-yo effect:由耶魯大學的凱利.布勞內爾 Kelly D. Brownell 博士提出)。
會有這個結果並不是因為他們意志薄弱。而是減肥當時身體為了維持生命,適應攝取熱量較少的狀態,會努力減少身體熱量消耗,也就是降低人體基礎代謝率。然而,當停止減肥恢復正常食量之後,因為基礎代謝率已經降低,這時攝取的熱量反而相對變得更多了,自然會復胖,並且要比減肥前更胖,因為
減肥後吃進的每一克卡路里都比減肥前更〝
重
〞了,能夠在身上長出更多的脂肪!
長此以往,身體就會「越減越肥」,進而變成不易瘦的體質。
什麼人是泡芙人?
體重雖然很重要,卻不是衡量一個人健康與否的唯一因素。事實上,外表看起來很瘦的人,其實可能很不健康。
根據
美國《時代》雜誌報導,現代人有很多屬於「泡芙人」
(
skinny fat
)
,雖然看起來體重正常、身體質量指數(
BMI:Body Mass Index = 體重 Kg / 身高 M 的平方
)也符合標準,然而
透過儀器檢測,卻發現這些人的體內充滿不健康的脂肪。
如果吃過多高糖分(精緻碳水化合物)或加工食物,便容易堆積內臟脂肪,進而影響新陳代謝變得緩慢。
2013
年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
身體質量指數正常、但體內脂肪過高的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
2014
年的另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
這類型的人出現新陳代謝問題以及因為這些問題而導致死亡的風險,比其他族群都來得高。
真正的
變瘦秘訣~在這裡!
為什麼運動會讓人瘦?運動會消耗卡路里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運動會提高新陳代謝。飲食也會影響新陳代謝,當我們吃東西時,身體中的很多細胞會提高活動力來協助消化與吸收,稱作
「飲食誘發的生熱作用」,會因此消耗我們吃進食物大約 10% 的能量,
這也是用餐過後身體會感覺比較溫暖的原因。
不同種類食物會有不同的生熱效果。蛋白質的生熱效果比碳水化合物要高上許多,使得新陳代謝增加可以燃燒掉更多的卡路里,這是高蛋白飲食能夠減重的最主要原因。
比蛋白質更能夠增加新陳代謝的食物就是短、中鏈脂肪酸,它不但本身是最佳能量來源,同時還會增加體內的新陳代謝活動。
令人驚豔的是,這個生熱作用不是只有在用餐時間有效,研究顯示
在食用完含有短
、中鏈
脂肪酸的一餐之後,新陳代謝會持續維持在升高的狀態下 24 小時,在這整個期間身體會有較高的能量供給,也會以較快的速度燃燒卡路里。也就是說,
短、中鏈脂肪酸可以提升基礎代謝率。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過於肥胖的人,只要把飲食中所有的油脂全部更換成短、中鏈脂肪,那理論上他可以在一年之內減去最多高達
18 公斤的體脂肪
,這是在完全沒有改變飲食結構與攝取卡路里數的情況下便可以達到的結果,所有要做的就只是單純的把油換掉。
當然,這是比較理想化的情況,但仍然可以因此看出短、中鏈脂肪酸對提升基礎代謝率的潛力與魅力!